悦耳动听的音乐给人以美的感受。作为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不像绘画、雕塑、舞蹈等姊妹艺术,通过直观的视觉或者联觉直接用途于赏析者,它主要通过人的听觉器官来感受,所以从审美角度来看,音乐相对于其他艺术来讲并不占优势。对于音乐的审美,大家一般都从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音乐的表演、音乐的创作、音乐的功能等角度来剖析。这样,本文就把音乐的基本属性作为切入点来剖析音乐的审美问题。
1、音乐的音响
1、自然音响
音响,即声音,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自然界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自然音响,但自然音响中的声音有悦耳和刺耳之分,从审美角度看,悦耳的声音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刺耳的声音则感受不到美。音乐家采集自然界有规律的声音,借助自然音响本身特有些属性并将它艺术化,使其成为音乐作品。在特定的状况下,一部分自然音响是噪音,但也可以运用于音乐作品中,以表现某种特殊状况下的特殊情绪或情感,譬如描写战争场面等。自然音响被艺术化地运用到作品中,就拥有了传达人的情感与思想有哪些用途。譬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模拟表现,使赏析者身临其境感觉到大自然的美感,从而达到情感上的满足。
2、语言音响
语言是人类要紧的交流工具。语言音响是具备音乐特点的人类表达方法。语言音响究其本质特点来讲,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表述定义、传达思想的声音符号。和自然音响一样,语言音响本身并不可以作为音乐的音响,虽然某些语言音响在一定量上拥有一些音乐的线条,并且在音乐中起着比自然音响更大有哪些用途。前苏联音乐学家玛采尔在《论旋律》一书中曾提到过语言与音乐的关系,他指出:“语言的音调的敏锐性和表情性是不容怀疑的,大家在倾听其他人说话时,在不知道个别词句的状况下,也能抓住谈话的性质,分清一定、否定、疑问、犹豫的音调,愤怒的、恶意的音调。语言音调以多种多样的办法表达出谈话者的感情和态度。”(玛采尔《论旋律》,音乐出版社 1958年版,第12页)
和语言音响关系最为紧密的应该算是声乐艺术了。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的接触点、交叉点。作为音乐艺术的要紧部分,声乐可以说也是语言的艺术,由于它是以语言音响为基础的。作为人类社会最早的交流工具,语言要早于音乐出现。杨荫浏先生在《语言与音乐》一书中提到:“从历史上来看,声乐的进步过去是器乐进步的先导,又是器乐进步的基础。历史上有无数器乐作品是从原有声乐作品上加工改编而来,有不少器乐类型曾通过为声乐服务的漫长过程而后来渐渐脱离声乐,形成独立的器乐体系。”(杨荫浏《语言与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版,第90页)所以笔者觉得,先有语言,后有声乐,再有器乐。
2、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大家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振动产生的声音并可能不是音乐,音乐要在肯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拥有了基本的要点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要紧部分。这类基本要点有音高、音强、音色、音长。
1、音高之美
音高,即声音的高度。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反之亦然。符合人类生理机能的音域范围约在16-20000赫兹之间。音乐用音域一般在20-4000赫兹之间。在音乐作品中,音高发挥着非常重要有哪些用途,音高在旋律进行中是不断变化的,高低形成起伏、对比。无论是声乐或者器乐,音高的变化丰富多彩,表现力强,低音深厚、沉重,中音宽广、温和,高音明亮、轻快。在步伐、音色、力度等原因不变的状况下,只是音高的改变就会使音乐的表现力发生巨大的变化。音高会依据作品的性质,表达的主题,情感的变化,发音体的材质,演唱者的嗓音条件等不同而变化。忧伤悲痛的情感多用低音表现,欢快愉悦的情感多用中音表现,激烈紧张的情绪一般用高音表现。审美意义上的音高主要通过亮度感、情感开心度、空间知觉高度的联觉来一同达成音乐的音响美。
2、音色之美
音色,即声音的特点。依据物体振动的状况不同,即便在相同音高和相同强度的状况下,也能区别出不同乐器或人声。在音乐审美中音色的表现十分突出,不一样的音色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音乐作品中有多少种乐器和歌者就有多少种音色,有多少种音色就会发现多少种音色的美。小提琴婉转悠扬,大提琴低沉厚重,女声柔美细腻,男孩浑厚粗犷。音乐作品中对于音色的选择,需要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能表现作品的主题。赏析者一般在听到音乐作品的某些音色时就能分辨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在音乐审美中,大家应抓住音乐作品中具备代表性的音色进行情境体验,如此对于作品的整体把握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3、音强之美
音强,即声音的强弱,是由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决定的。强弱变化是音乐表现丰富性的要紧原因。任何具备表现力的音乐都包括着丰富而细腻的音强变化。旋律在不断进行进步当中,音的强弱也在同时不断发生变化,强弱交替进行。人类不断追求音强范围的扩大和控制精度的改进,更大的音强范围与更细腻的音强层次控制,是大家丰富与加大音乐表现力的要紧方法。可以说音乐史上每一次乐器改良和乐器组合的扩展,都包括着音强范围的扩大与控制精度的改进,这种进步倾向事实上是大家追求愈加丰富与细腻的音乐审美表现使然。在音乐作品中,表达深沉细腻的情感一般都对音符旋律采取弱处置,对于奔放热情的情感表达都采取强处置。通过音的强弱来表现现实日常事物的能量与力量、情态强度等,以达成音乐的美。
4、音长之美
音长,即声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的时间决定。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就是由长短不一的时值的声音组成。音长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在步伐与节拍的规则之中变化进行,音乐的速度和步伐变化归根结底是在音长的组织中进行的。在冯小刚电影《大腕》中有如此的情节:交响乐队在葬礼上把《哀乐》在原来的速度上快二倍地速度演奏,音长和原来相比也相应缩短,演奏出来完全是两首不一样的作品。这样来看音长对作品的重要程度。在音乐审美中,音长的变化直接影响音乐的审美体验。当然有的作品虽然是在肯定的步伐、节拍、速度的首要条件下进行,但并没精准地根据其规定的时值和音长。譬如《红旗颂》,这首作品气势恢宏,感人至深。作品的部分旋律音符在演奏过程中,都采取了延长时值的处置,音长的延长使作品情感上愈加饱满丰富,符合人的情绪渐渐推进的特征,赏析者伴随音乐的进行情感逐步推向顶点。
结 语
综上所述,音响的基本属性是音乐存在的基本要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且不可以独立存在于音乐作品中。从音乐审美角度来剖析音响的基本属性,能够帮助进一步丰富对整个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